熒光素酶檢測試劑盒可檢測低濃度的生物分子
瀏覽次數:33發布日期:2025-09-05
熒光素酶檢測試劑盒可檢測低濃度的生物分子,適用于低豐度基因或微量樣品的分析。由于光信號具有放大效應,即使微弱的生物學變化也能被清晰捕捉并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提升實驗可靠性;熒光素酶反應通常在幾分鐘內完成,能迅速生成穩定的光信號。這一特性使其特別適配于實時監測或高通量篩選場景,大幅縮短實驗周期,提高研究效率;
相較于其他發光或熒光檢測方法,熒光素酶系統的本底噪聲低。這主要歸功于反應特異性強且無自發熒光干擾,確保信號與噪聲比處于理想范圍,降低假陽性風險;試劑盒組分經過預優化,用戶只需按說明混合試劑即可啟動反應,無需復雜設備調試。
熒光素酶檢測試劑盒的使用步驟:
1.細胞培養與處理
-在96孔或384孔細胞培養板(建議使用白板)中鋪合適密度的待測細胞,例如表達微熒光素酶報告基因的細胞,或表達分別帶有微熒光素酶大小片段的兩個蛋白以研究其相互作用的細胞。
-根據實驗需求對細胞進行相關處理,并繼續培養合適的時間。
2.試劑準備
-取出緩沖液,平衡至室溫;快速瞬時離心底物管10秒鐘,將內容物收集于管底,放置在冰盒上。
-準備檢測工作液:根據實驗需求確定配制的試劑量。試劑盒中的底物通常是200×濃縮液,配制時需將其加到緩沖液中,充分混勻,配制成1x的檢測工作液,且整個過程要注意避光操作。
3.儀器準備與校準
-使用前需對熒光檢測儀進行校準和預熱,確保儀器處于穩定的工作狀態。依據螢火蟲熒光素酶的特性,正確設置檢測參數,如激發波長、發射波長、積分時間、增益等,以獲取準確的熒光信號。
4.加樣操作
-取出待測細胞培養板,平衡至室溫。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先加入細胞裂解液,再加入熒光素酶底物等試劑,加樣時要準確、快速,避免產生氣泡,確保試劑之間充分混合。加樣順序和時間間隔可能會影響反應的起始和進程,需嚴格遵守操作規范。
5.檢測讀數
-若使用單管的熒光測定儀,為取得測定效果,樣品和測定試劑混合后到測定前的時間應盡量控制在相同時間內,例如30秒內。由于溫度對酶反應有影響,所以測定時樣品和試劑均需達到室溫后再進行測定。